荀子大略阅读答案-文言文荀子大略全文翻译
时间:2015-04-02 09:31 来源:文言文翻译 作者:荀子大略 阅读:次
文言文《荀子大略篇第二十七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,原文如下:
【原文】
君人者,隆礼尊贤而王,重法爱民而霸,好利多诈而危。
欲近四旁,莫如中央;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,礼也。
天子外屏,诸侯内屏,礼也。外屏,不欲见外也;内屏,不欲见内也。
诸侯召其臣,臣不俟驾,颠倒衣裳而走,礼也。《》曰:“颠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”天子召诸侯,诸侯辇舆就马,礼也。《诗》曰:“我出我舆,于彼牧矣。自天子所,谓我来矣。”
天子山冕,诸侯玄冠,大夫裨冕,士韦弁,礼也。天子御珽,诸侯御荼,大夫服笏,礼也。天子雕弓,诸侯彤弓,大夫黑弓,礼也。诸侯相见,卿为介,以其教士毕行,使仁居守。
聘人以珪,问士以壁,召人以瑗,绝人以玦,反绝以环。
人主仁心设焉,知其役也,礼其尽也。故王者先仁而后礼,天施然也。
《聘礼》志曰:“币厚则伤德,财侈则殄礼。”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《诗》曰:“物其指矣,唯其偕矣。”不时宜,不敬交,不欢欣,虽指,非礼也。
水行者表深,使人无陷;治民者表乱,使人无失。礼者,其表也,先王以礼表天下之乱,今废礼者,是去表也。故民迷惑而陷祸患,此刑罚之所以繁也。
舜曰:“维予从欲而治。”故礼之生,为贤人以下至庶民也,非为成圣也,然而亦所以成圣也。不学不成。尧学于君畴,舜学于务成昭,禹学于西王国。
五十不成丧,七十唯衰存。
亲迎之礼:父南乡而立,子北面而跪,醮而命之:“往迎尔相,成我宗事,隆率以敬先妣之嗣,若则有常。”子曰:“诺,唯恐不能,敢忘命矣!”
夫行也者,行礼之谓也。礼也者,贵者敬焉,老者孝焉,长者弟焉,幼者慈焉,贱者惠焉。
赐予其宫室,犹用庆赏于国家也;忿怒其臣妾,犹用刑罚于万民也。
君子之于子,爱之而勿面,使之而勿貌,导之以道而勿强。
礼以顺人心为本,故亡于《礼经》而顺人心者,皆礼也。
礼之大凡:事生,饰欢也;送死,饰哀也;军旅,饰威也。
亲亲、故故、庸庸、劳劳,仁之杀也。贵贵、尊尊、贤贤、老老、长长,义之伦也。行之得其节,礼之序也。仁,爱也,故亲。义,理也,故行。礼,节也,故成。仁有里,义有门。仁非其里而虚之,非仁也。义,非其门而由之,非义也。推恩而不理,不成仁;遂理而不敢,不成义;审节而不知,不成礼;和而不发,不成乐。故曰:仁、义、礼、乐,其致一也。君子处仁以义,然后仁也;行义以礼,然后义也;制礼反本成末,然后礼也。三者皆通,然后道也。
货财曰赙,舆马曰赗,衣服曰襚,玩好曰赠,玉贝曰唅。赙赗所以佐生也。赠襚所以送死也。送死不及柩尸,吊生不及悲哀,非礼也。故吉行五十,奔丧百里,赗赠及事,礼之大也。
礼者,政之輓也。为政不以礼,政不行矣。
天子即位,上卿进曰:“如之何忧之长也!能除患则为福,不能除患则为贼。”授天子一策。中卿进曰:“配天而有下土者,先事虑事,先患虑患。先事虑事谓之接,接则事优成。先患虑患谓之豫,豫则祸不生。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,后则事不举。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,困则祸不可御。”授天子二策。下卿进曰:“敬戒无怠。庆者在堂,吊者在闾。祸与福邻,莫知其门。豫哉!豫哉!万民望之。”授天子三策。
禹见耕者耦立而式,过十室之邑必下。
杀大蚤,朝大晚,非礼也。治民不以礼,动斯陷矣。
平衡曰拜,下衡曰稽首,至地曰稽颡。
大夫之臣拜不稽首,非尊家臣也。所以辟君也。
一命齿于乡;再命齿于族;三命,族人虽七十,不敢先。上大夫,中大夫,下大夫。
吉事尚尊,丧事尚亲。
君臣不得不尊,父子不得不亲,兄弟不得不顺,夫妇不得以欢。少者以长,老者以养。故天地生之,圣人成之。
聘,问也。享,献也。私觌,私见也。言语之美,穆穆皇皇。朝廷之美,济济枪枪。
为人臣下者,有谏而讪,有亡而无疾,有怨而无怒。
君于大夫,三问其疾,三临其丧;于士,一问,一临。诸侯非问疾吊丧,不之臣之家。
既葬,君若父之友,食之则食矣,不辟粱肉,有酒醴则辞。
寝不逾庙,设衣不逾祭服,礼也。
《易》之《咸》,见夫妇。夫妇之道,不可不正也,君臣父子之本也。咸,感也,以高下下,以男下女,柔上而刚下。
聘士之义,亲迎之道,重始也。
礼者,人之所履也。失所履,必颠蹶陷溺,所失微而其为乱大者,礼也。
礼之于正国家也,如权衡之于轻重也,如绳墨之于曲直也。故人无礼不生,事无礼不成,国家无礼不宁。和乐之声,步中《武》、《象》,趋中《韶》、《护》。君子听律习容而后士。
霜降逆女,冰泮杀内。十日一御。
坐视膝,立视足,应对言语视面。立视前六尺而大之,六六三十六,三丈六尺。
文貌情用,相为内外表里,礼之中焉。能思索谓之能虑。
礼者,本末相顺,终始相应。
礼者,以财物为用,以贵贱为文,以多少为异。
下臣事君以货,中臣事君以身,上臣事君以人。
《易》曰:“复自道,何其咎?”《春秋》贤穆公,以为能变也。
士有妒友,则贤交不亲;君有妒臣,则贤人不至。蔽公者谓之昧,隐良者谓之妒,奉妒昧者谓之交谲。交谲之人,妒昧之臣,国之秽孽也。
口能言之,身能行之,国宝也。口不能言,身能行之,国器也。口能言之,身不能行,国用也。口言善,身行恶,国妖也。治国者敬其宝,爱其器,任其用,除其妖。
不富无以养民情,不教无以理民性。故家五亩宅,百亩田,务其业而勿夺其时,所以富之也。立大学,设庠序,修六礼,明十教,所以道之也。《诗》曰:“饮之食之,教之诲之。”王事具矣。
武王始入殷,表商容之闾,释箕子之囚,哭比干之墓,天下乡善矣。
天下,国有俊士,世有贤人。迷者不问路,溺者不问遂,亡人好独。《诗》曰:“我言维服,勿用为笑。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言博问也。
【原文】
君人者,隆礼尊贤而王,重法爱民而霸,好利多诈而危。
欲近四旁,莫如中央;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,礼也。
天子外屏,诸侯内屏,礼也。外屏,不欲见外也;内屏,不欲见内也。
诸侯召其臣,臣不俟驾,颠倒衣裳而走,礼也。《》曰:“颠之倒之,自公召之。”天子召诸侯,诸侯辇舆就马,礼也。《诗》曰:“我出我舆,于彼牧矣。自天子所,谓我来矣。”
天子山冕,诸侯玄冠,大夫裨冕,士韦弁,礼也。天子御珽,诸侯御荼,大夫服笏,礼也。天子雕弓,诸侯彤弓,大夫黑弓,礼也。诸侯相见,卿为介,以其教士毕行,使仁居守。
聘人以珪,问士以壁,召人以瑗,绝人以玦,反绝以环。
人主仁心设焉,知其役也,礼其尽也。故王者先仁而后礼,天施然也。
《聘礼》志曰:“币厚则伤德,财侈则殄礼。”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《诗》曰:“物其指矣,唯其偕矣。”不时宜,不敬交,不欢欣,虽指,非礼也。
水行者表深,使人无陷;治民者表乱,使人无失。礼者,其表也,先王以礼表天下之乱,今废礼者,是去表也。故民迷惑而陷祸患,此刑罚之所以繁也。
舜曰:“维予从欲而治。”故礼之生,为贤人以下至庶民也,非为成圣也,然而亦所以成圣也。不学不成。尧学于君畴,舜学于务成昭,禹学于西王国。
五十不成丧,七十唯衰存。
亲迎之礼:父南乡而立,子北面而跪,醮而命之:“往迎尔相,成我宗事,隆率以敬先妣之嗣,若则有常。”子曰:“诺,唯恐不能,敢忘命矣!”
夫行也者,行礼之谓也。礼也者,贵者敬焉,老者孝焉,长者弟焉,幼者慈焉,贱者惠焉。
赐予其宫室,犹用庆赏于国家也;忿怒其臣妾,犹用刑罚于万民也。
君子之于子,爱之而勿面,使之而勿貌,导之以道而勿强。
礼以顺人心为本,故亡于《礼经》而顺人心者,皆礼也。
礼之大凡:事生,饰欢也;送死,饰哀也;军旅,饰威也。
亲亲、故故、庸庸、劳劳,仁之杀也。贵贵、尊尊、贤贤、老老、长长,义之伦也。行之得其节,礼之序也。仁,爱也,故亲。义,理也,故行。礼,节也,故成。仁有里,义有门。仁非其里而虚之,非仁也。义,非其门而由之,非义也。推恩而不理,不成仁;遂理而不敢,不成义;审节而不知,不成礼;和而不发,不成乐。故曰:仁、义、礼、乐,其致一也。君子处仁以义,然后仁也;行义以礼,然后义也;制礼反本成末,然后礼也。三者皆通,然后道也。
货财曰赙,舆马曰赗,衣服曰襚,玩好曰赠,玉贝曰唅。赙赗所以佐生也。赠襚所以送死也。送死不及柩尸,吊生不及悲哀,非礼也。故吉行五十,奔丧百里,赗赠及事,礼之大也。
礼者,政之輓也。为政不以礼,政不行矣。
天子即位,上卿进曰:“如之何忧之长也!能除患则为福,不能除患则为贼。”授天子一策。中卿进曰:“配天而有下土者,先事虑事,先患虑患。先事虑事谓之接,接则事优成。先患虑患谓之豫,豫则祸不生。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,后则事不举。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,困则祸不可御。”授天子二策。下卿进曰:“敬戒无怠。庆者在堂,吊者在闾。祸与福邻,莫知其门。豫哉!豫哉!万民望之。”授天子三策。
禹见耕者耦立而式,过十室之邑必下。
杀大蚤,朝大晚,非礼也。治民不以礼,动斯陷矣。
平衡曰拜,下衡曰稽首,至地曰稽颡。
大夫之臣拜不稽首,非尊家臣也。所以辟君也。
一命齿于乡;再命齿于族;三命,族人虽七十,不敢先。上大夫,中大夫,下大夫。
吉事尚尊,丧事尚亲。
君臣不得不尊,父子不得不亲,兄弟不得不顺,夫妇不得以欢。少者以长,老者以养。故天地生之,圣人成之。
聘,问也。享,献也。私觌,私见也。言语之美,穆穆皇皇。朝廷之美,济济枪枪。
为人臣下者,有谏而讪,有亡而无疾,有怨而无怒。
君于大夫,三问其疾,三临其丧;于士,一问,一临。诸侯非问疾吊丧,不之臣之家。
既葬,君若父之友,食之则食矣,不辟粱肉,有酒醴则辞。
寝不逾庙,设衣不逾祭服,礼也。
《易》之《咸》,见夫妇。夫妇之道,不可不正也,君臣父子之本也。咸,感也,以高下下,以男下女,柔上而刚下。
聘士之义,亲迎之道,重始也。
礼者,人之所履也。失所履,必颠蹶陷溺,所失微而其为乱大者,礼也。
礼之于正国家也,如权衡之于轻重也,如绳墨之于曲直也。故人无礼不生,事无礼不成,国家无礼不宁。和乐之声,步中《武》、《象》,趋中《韶》、《护》。君子听律习容而后士。
霜降逆女,冰泮杀内。十日一御。
坐视膝,立视足,应对言语视面。立视前六尺而大之,六六三十六,三丈六尺。
文貌情用,相为内外表里,礼之中焉。能思索谓之能虑。
礼者,本末相顺,终始相应。
礼者,以财物为用,以贵贱为文,以多少为异。
下臣事君以货,中臣事君以身,上臣事君以人。
《易》曰:“复自道,何其咎?”《春秋》贤穆公,以为能变也。
士有妒友,则贤交不亲;君有妒臣,则贤人不至。蔽公者谓之昧,隐良者谓之妒,奉妒昧者谓之交谲。交谲之人,妒昧之臣,国之秽孽也。
口能言之,身能行之,国宝也。口不能言,身能行之,国器也。口能言之,身不能行,国用也。口言善,身行恶,国妖也。治国者敬其宝,爱其器,任其用,除其妖。
不富无以养民情,不教无以理民性。故家五亩宅,百亩田,务其业而勿夺其时,所以富之也。立大学,设庠序,修六礼,明十教,所以道之也。《诗》曰:“饮之食之,教之诲之。”王事具矣。
武王始入殷,表商容之闾,释箕子之囚,哭比干之墓,天下乡善矣。
天下,国有俊士,世有贤人。迷者不问路,溺者不问遂,亡人好独。《诗》曰:“我言维服,勿用为笑。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言博问也。
相关内容
- ·红楼梦诗词全集-太珍贵了!喜欢的就好好收藏起来吧
- ·描写花的诗句-形容花的优美句子欣赏
- ·文言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
- ·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全诗的意思
- ·荀子大略阅读答案-文言文荀子大略全文翻译
- ·碧水东流至此回全诗的意思 一二句
- ·汉书李陵传阅读答案-李陵传翻译
- ·春种一粒粟,秋成万颗子。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下
- ·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全诗的意思 上句下
- ·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全诗的意思 下一句 上一句
- ·齐宣王使人吹竽答案阅读-齐宣王使人吹竽翻译 译文赏析
- ·唯愿当歌对酒时,月光长照金樽里全诗的意思 下一句 上
- ·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许昌士人张孝基 翻译 阅读答案赏析
- ·古诗词已亥杂诗的意思
- ·江淮之蜂蟹阅读答案-文言文江淮之蜂蟹翻译
- ·谢安赴宴阅读答案,文言文谢安赴宴翻译赏析
最新教程
推荐教程